“... 一代人会悄然逝去,另一代人则会默默升起取代他们的位置;
此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世新人换旧人。”
摘自安妮•勃朗特(Anne Bronte)的'Vanitas Vanitatum, Omnia Vanitas(浮生万事转头空)' - (1845)
生与死,相互交融,横跨时空,贯穿始末。这正是俸正杰在他近两年来首次在自己的祖国举行的个人展“意象死生”中所要阐释的。
这次展览跨越雕塑、绘画、装置等不同的媒介,并且运用电动机械的构造来演绎空间与作品之间的强大张力,充分展示了俸正杰艺术思想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试图探寻生的境界和灵魂的超脱。正如展览题目所预示的,这次展览犹如一面情感和思想的三棱镜,折射出了各种超现实的幻想以及代表永恒和宗教性的奇特象征。更重要的是,这个展览暗示了一种艺术家精神上自我治愈的渴望以及处理个人得失和希望的过程。
纵观整个现代艺术史,以个人的生死为主题的作品至今已不鲜见。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自画像中死亡的形像,荒木经惟(Nobuyoshi Araki)在妻子辞世前后所拍摄的记录性照片,以及泰国艺术家蒙庭•波马(Montien Boonma)与妻子携手抗击病魔最终痛失永爱,他本人也因罹患癌症于2000年辞世等等,都与生死主题密切相关。另一位泰国艺术家也在她的作品中表达了失去亲人的哀恸,阿罗雅•罗斯迪默瑞索科(Araya Rasdiarmreansook),她为此特意制作了影碟在亲人的棺椁边播放,希望能借此与之“交流”。1 对于俸正杰来说,他也希望能把这次展览构建成一个投影私人与公众、艺术与生活相交融的结合体,让人们从主观上对转瞬即逝的生命有更多的认识。
如果把俸正杰列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最被认可的艺术家相信无人会认为有何不妥。他参加过无数次的国际展览,不管是个展还是群展,俸正杰通过他指向当前中国浮华和商业化的视觉隐喻获得了广泛的声望。从他展出的首个系列作品至今已经过去了16年,期间艺术家把大半的时间都用在肖像画特别是他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中国系列”的创作上。在这个系列中对于女性面部描绘的那种夸张的色彩感使人物在冷酷中显得不那么真实,同时暗含着其真实感觉和真正人物性格的缺失。艺术家观察到的消费文化的增长,恰恰体现了当今社会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存在着巨大反差的真实境况。
从他早期作品比如普通人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流露着的浓郁的民间风情,到他的中国系列中逐渐加重的都市生活题材中弥漫着的艳俗之风,近几年来俸正杰的美学风格已经完全建立起来。而且,他的风格越来越走入极致。
不过最近一年来他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改变了,因为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发生的二个意外事件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父母的去世和儿子的出生。这种大喜大悲的情感变化促使俸正杰去思索他的整个人生,同时这也拓展了他的绘画主题。也恰好是在这个时候他做出了接受邀请举行个展的决定,因此这次展览也可以看作是艺术家抓住契机向新方向发展的转折点。经过对一些熟悉的主题进行重新组合筛选之后,艺术家又向其中倾注了一些新鲜元素。最根本的是这次的主题是绝对个人化的。
准备这个展览的过程中,作品的选择和制作固然十分重要,在作品与展览空间之间营造出微妙的感知关系更是对艺术家的挑战和刺激。在画廊中营造出适当的氛围灯光的作用亦不可小视。这些厚积薄发的作品全部建立在俸正杰之前的具像语言的基础之上。从作品的构成来看,展示的这些作品全都是为了此次展览而制作的新作,这些有着虚空画派的特点,作为符号而出现的头骨和鲜花以及其他对象无一不显示着世界的美好和易逝。2 同时本次展览大胆的提供了一个让新旧观众对于俸正杰的艺术成就作出重新评价的机会。
在展览空间中,艺术家用四个大型的多层装置制造出一种空间的氛围,周围配上了七幅绘画,俸正杰大胆的在画中一改原有静态的人物肖像元素。此外,通常艺术家的代表颜色是明亮的绿色和粉红色,而此次他将醒目的金色添加进这些让人心情起伏,于豁达中透露出伤感的装置、雕塑和绘画作品中。
说起肖像画,这次没有了他惯常的洋溢着通了电一般的性感和诱惑的女性主题,俸正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植物世界,在这些画布上,到处是成堆的树叶和盛开的小花,一派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景象。艺术家笔下的花束虽然纤细但却不失风致,用优雅的笔触创造出盛开鲜花的“花园”温柔而有活力的气息。
其实早在2003年在俸正杰的作品中就已经有花朵出现了,那是一支花的枝干,通常是玫瑰,花的肖像在沉稳之余不失浪漫情怀,很容易被视作静物绘画。但是在本次展览中,俸正杰在生态细节上的表现已经超越了自然的范畴。这种戏剧性的画面似乎有着双重性,写实的图像风格与所描绘的静物相互纠结。绘画同时令人回想起历史上静物绘画所代表的死亡的象征。3
展览中的七幅绘画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三幅一联垂直摆放,每一幅的尺寸都差不多在300X210cm左右,它们的基底部分均由细碎的粉红色小花和一些散布的枝叶填充而成。中间有一些花形的拱起,四周围绕着白色的光晕,画面上其余的部分则以强烈的绿色填补完成。三张绘画组合在一起,它们被命名为“丰碑”,几乎重复的主题赋予他的构图一种膨胀的放射状能量。相比之前的肖像画系列,总体感觉更抽象、更有动感、也更自由。在这里我们跟随着艺术家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知的生态风景之中。繁华背后所潜在的内容还是未知,但是当我们靠近绘画,我们只能看到暗黑空间中的无数小小的空洞。
另一个系列的三幅绘画“花之骨”,单凭结构而论它创造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庄严的视觉之美。花瓣们被渲染得更大也更优雅,卷曲的叶子仿佛在迎风摆动,色调的处理极为细腻,流动着爆溢般的繁荣之美,重重盛开的花朵似乎要伸到画面之外一般。然而,在精妙的细节的阴影处,在表面背后的背景上却诡异地浮现着一个人头骨的黑色影像。
在最大幅的单张绘画上也重复了这种色彩与形式结合的方式。正如同标题“花飘零”所暗示的那样,其中头骨的出现更为可见也更占主导地位,包围着的花朵减少。这种柔和与精确相结合的效果几乎带有超现实的色彩。
总之,这七幅绘画均带着花朵主题的强烈装饰感,以及创造出的斜角透视,迫使观众们情不自禁驻足细看,却无任何不适之感。这些细致优雅光彩照人的静物片段好像在鼓励人们多花些时间来观赏它们,去不由自主地开始思索生命的脆弱。它们充满人性但却绝不甜蜜。因为人类时时刻刻都会受到消亡的威胁。用人类的语言来说,那就是死亡。
在巴洛克式虚空画派风格的绘画中花朵代表了短暂的美丽,而头骨的出现更加强调了生命凋亡的必然性,好像在映射人类生命的短暂。4
这种超越的美也同样反映在装置“守护”中。在这里,俸正杰仿佛跳了一曲瞬间华美的探戈,看上去是如此之美好。这个装置藏在一个封闭的区域中,通过空间结构、色彩和氛围来表达情感。三个圆形的小洞吸引着我们不由自主地向里面窥视,艺术家已经把他所熟悉的肖像语言转化成为三维的形式,而且同样传达着俸正杰明显的符号性元素:诱惑性的脆弱。这三个旋转着的雕塑放在空间的中间,彼此之间距离相似。围绕在它们身边的是一排排的头骨,它们的摆放整齐划一好像守卫一般守护着雕塑望着外面的观众;淡淡的灯光让整个氛围显得更加幽暗阴森。
周围的阴暗和中间的光彩耀目之美以及头骨的黑色阴影让观赏者们陷入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境界中,一切恍如隔世。
在画廊的中心一前一后摆放着二件雕塑装置。去年俸正杰父母的不幸故去给艺术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他的装置已超脱了悲剧的意味,这个装置“生命之花”是由81支玻璃钢制成的雕塑构成。除了这是俸正杰第一次尝试用绘画以外的媒介进行的创作,这个装置也是这次展览最初的动机。雕塑是由物化的头骨“盛开”在玫瑰花一般带刺的枝干上。
头骨总是能立即直观地传递出死亡的讯息。然而随着人的头部从健康美丽的生物体中生长出来,这也意味着一个神圣的再生,同样,我们生来拥有骸骨,辞世后唯一能留下的也只有这具骸骨。因此这也赋予了这件装置更深远的意义。
这件装置的后面展开的是“生命金字塔”, 三个以砖块制成的金字塔造型,砖块分别印上了女性、玫瑰和头骨的形象。这些对称三角金字塔的顶部是它们三维的形象,这些形象缓慢而持续地旋转着,仿佛我们在展览中徘徊时记录着时间缓缓的流逝。多层装置的肖像强烈唤起了那些在自我意识周边环绕的事物。金字塔代表了永恒的时间,俸正杰再一次强调了美好事物和人类青春的短暂。
右边的角落里安置着名为“升”的作品,这是一个旋转的装置,一圈悬挂着的轻巧的十字架形状的人像不断周而往复地转动,寓意着生与死的轮回,这些造型单纯的人像上涂有粉红、绿和金黄色,看似漂浮的雕像就像没有肉的骨骼一般代表了空虚、极简和纯粹这样一些美学上的本质。同时它也暗示了无论人的信仰如何,总会在某时某地真切地感受到生与死是如此紧密地和信仰的精神层面相连,因为宗教意识已然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日常意识。
这些雕塑装置每一个都可单独摆放自成一体,亦可组合在一起相互辉映,它们的存在让画廊中充满了朦胧的清冷感和一丝丝难以言喻的预感。死亡、生存、美丽在这些作品中交缠,将时空相隔。
整个展览本身实际上也是一个大的装置,庞大的尺寸也说明了其艰难的过程,同时这些带着超现实主义印记的精致而细节化的雕塑和绘画也体现了俸正杰在创作过程中的精益求精。与虚空绘画的精神相呼应,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看时,它们隐含着对生与死精神层面的个人叙事。这些思想性的主旨证明了艺术家不是在强调生死的概念而在表达他本人对生命的尊重。正如这些丰富的色彩,它潜在的主题及其哲学性应该唤起我们的注意。俸正杰明白他的作品对他本人的意义,我们也知道他的作品对我们的意义。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